马上就要迎来“十一黄金周”, 多家电商竞相开展促销活动或秒杀活动,很多消费者往往禁不住一些网上商城的低价促销活动,疯狂“血拼”,这就给了不法分子可乘之机。殊不知这里面隐藏着很多陷阱。
针对这些“消费陷阱”, 中国消费者协会副秘书长兼新闻发言人刘敏表示,消费者需要注意了解促销活动中的具体内容、消费条件和优惠限定条款等关键问题。
现在的购物网站非常多,如淘宝网、天猫、易趣、中商网等,同时应运而生出亚马逊、卓越、当当、世融交易平台等网上超市。网民们购物虽然有了更多的选择,但要特别注意防止一些不法商贩或店家利用消费陷阱,销售一些假冒伪劣或者是质次价高的产品。遇到这种情况,刘敏给消费者几条建议,第一,要货比三家,客观科学理性地消费。第二,微信购物保留电子证据、通信记录,包括一些语音、产品的照片、文字信息等证据维权。第三,随着个人信息保护,个人信息安全的提高,提醒大家在有更多回扣和利益时,一定要注重自己的个人信息保护。
世融网络科技市场部经理吴经理表示,消费者网购容易遇到假货,很多消费者在识别产品品质方面比较迷茫。不少产品鉴定的过程复杂、有难度,导致假冒伪劣产品有可乘之机。他提醒,消费者在购买时还是要多选择那些已经体验过、安全无问题的,或其他消费者已有过经验的、确认安全正规的商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