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靠老子,不靠刀子,不靠裙子。一群年轻人,在五六年的时间内,完成从一无一切到首富的急剧转变,这在历史上都很少见。”中国社科院信息化研讨中心秘书长、《互联网周刊》主编姜奇平如是慨叹。
在2012年福布斯中国富豪榜上,百度李彦宏、腾讯马化腾区分以81亿美元、64亿美元的净资产,位列第二、第四位。创业之时,李彦宏三十出头,马化腾还未到而立之年。
互联网是年轻人的天下,过去是,如今也是。往年3月,《福布斯》评出2012年“中国30位30岁以下的创业者”,其中24位出自互联网行业。
青春是第一桶金
在美国亚马逊网站上,有一个知名的品牌“Anker”,这个品牌的创立者是一位“80后”海归。
2011年7月,毕业于北大,曾留学美国的阳萌,坚持了年薪200万元的谷歌工程师职位,回国白手起家,创立了自己的电子品牌Anker,并把网店成功开上了“亚马逊”、eBay等世界知名在线购物网站。
在往年3月,《福布斯》评出的2012年“中国30位30岁以下的创业者”中,有24位出自互联网行业。其中来自福建福州的应朝阳在就读大四的时分,就曾经拥有了自己的公司。
应朝阳的成功或许正是得益于年轻,年轻赋予他自由自在的创新以及灵敏的思绪。应朝阳的产品被称为智能快递终端,这一终端安排于各个小区,经过有线或无线网络停止衔接,这样快递员只需把货件放入储物柜,细叱便会自动为用户发送短信,包括取件箱号和密码等,用户到家后就可以自己支付。
创业需求思绪,更需务实干、苦干。关于公司的运营,应朝阳笑言自己“既当老总又当快递员”。由于产品市场目前处于开拓阶段,需求自己去跑,所以如今他和同事轮番送快递,每天30个左右。
阳萌、应朝阳是当下互联网创业年轻人群体的缩影。康盛公司与艾瑞咨询机构2012年底结合发布的《2012年互联网创业者生活与开展报告》显示,在互联网的创业潮中,“80后”仍是创业主力人群,“90后”已末尾崭露头角,其中有调查数据显示,2012年68%的创业者是“80后”,16%是“90后”。
对此,姜奇平以为:以后社会正处于工业文明和信息文明的断裂带,在断裂进程中年轻人找到了时机。互联网的技术呈腾跃式开展,不是靠承袭传统,而是靠新的发现和快速学习,年轻人的优势因此显现出来。
《福布斯》杂志有评论指出,中国年轻创业者很难在传统行业发扬拳脚,电子商务和网络游戏于是成为商业力气崛起的最大蓝海,“由于这里足够蛮荒,也缺少规则和既有权利”。
中国的互联网新锐在一片赞声中前行,但也不能无视前方能够出现的应战。在奇虎360总裁周鸿祎看来,中国的互联网创业者还有很长的路途要走。他以为,在硅谷新一轮互联网创业中,商业形式比拟明晰,涌现出一批十分年轻的成功创业潮者,这与硅谷十分成功的导师环境很有关系,而中国创业者恰恰缺乏相似“硅谷导师”这样的角色。
跟着敏锐嗅觉走
年轻的创业者们,怀揣梦想努力妥协。回首往事,如今功成名就的IT精英们供认,他们都有过青涩艰辛的妥协阅历。
2001年8月。深圳。拖着带病的身体,李彦宏正在电话上和散布在新加坡、美国、北京的董事们争持。他想让百度转型,靠竞价排名广告来赢利。
百度的另一开创人徐勇坚决反对:“我们这样干,一定会影响搜索技术的销售。”董事们也反对:“我们事先投资可不是让你做竞价排名的!”
吵了3个小时,李彦宏怒了。“我不做了,大家也都别做了,把公司封锁了拉倒!”李彦宏猛地将手机朝桌上摔去。
最终,董事会妥协了。事先虽然态度坚决,但李彦宏心里并没有底儿:“新出路怎样样,我不知道,但总比做看着就不行的事情强。”
在没有成功典范、没有成熟形式的状况下,英勇尝试探求,这是互联网早期创业者们的共同特征之一。
“互联网是个重生事物,重生事物的生长初期,时机很多。”北京邮电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院长吕廷杰说,“互联网早期创业者们敏锐地发现了这些时机,他们看法到一个新的产业时机出现了。但末尾的时分,谁也不知道互联网应该做什么,他们要在大家完全都不懂的一个范围里创业。他们顽固地去追求,最终做大了自己的企业。他们一路走来,表现了一种探求创新的肉体,一种敏锐的战略目光。”
百度最后的形式是向门户网站提供搜索效劳。李彦宏以为卖技术难以做大,于是末尾尝试新的业务:最先想做散布式内容存储处置方案提供商,但没有成功;接着尝试将搜索和资料管理效劳一同卖给大企业,也没有成功。
最后李彦宏在竞价排名上孤注一掷,这次终于成功了!在互联网寒冬期,靠着竞价排名,百度渡过了创业之初的第一个大劫。
互联网早期创业者面临过不止一个大劫。
1997年,张朝阳的爱特信公司面临资金殆尽的困境,急需二次融资。于是他自费前去美国找投资人。9月11日,他再接再励地见了4位投资人。
第一个会面完毕后,张朝阳匆匆在麦当劳买了食物,然后一边开车一边吃地赶去见下一位投资人。见完前3位投资人后,遇上严重的堵车,他勉强开下高速公路,后来甚至弃车提着笔记本电脑飞奔着跑到了见面地点,跑到时,对方曾经等了近一个半小时。
最后情愿投资的只要英特尔投资公司一家。张朝阳遭受了对方长达6个月的效果“审问”,平均每天6个效果。有一天早晨他正发烧,投资人打电话说还有一个效果想问,怕投资人不投资,他不敢说自己在发烧,只能咬牙回答对方的效果。
最终张朝阳拿到了第二轮融资,爱特信更名为搜狐。如今,身为搜狐掌门人的张朝阳身价34亿元,2012年搜狐总支出到达10.67亿美元。
在困境中挣扎,不改初衷、不屈服。这是IT精英们的第二个共同的特征。
“他们不怕失败,不怕曲折,坚韧不拔。”北京邮电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院长吕廷杰说,“他们的顽固和坚持成就了他们的明天。”
中国信息经济学会理事长杨培芳回想,张朝阳在最困难的时分跟他谈过。他对张朝阳说:“中国可以没有搜狐,但是中国要有互联网,谁做到最后,谁做得最大。”
财富不怕阳光照
互联网带来了全新的财富发明和分配方式。截至2012年3月,中国互联网上市公司市值总和曾经到达8000亿元人民币以上。互联网学者方兴东曾慨叹,“比起房地产和股市,互联网范围并不是中国财富最聚集的中央。但是,互联网范围是中国财富最阳光、最洁净的中央。”
《沸腾十五年:中国互联网1995-2009》的作者林军在书末总结道:“与中国的其他行业相比,互联网行业更开放,更透明,更崇尚创业文明,更鼓舞大胆创新,有更多的财富倍增的对接手腕,也发生过足够多的阳光富豪和社会偶像。”
吕廷杰以为:“互联网带来了很多创新的时机。大家不需求做一些违法违规的事,只需求动脑筋思索社会需求,寻觅方法提供一些新的效劳,就能找到自己的定位,取得成功。”
有剖析人士以为,互联网行业从降生之初,就与传统行业一模一样。纳斯达克和风险投资,让互联网公司一降生就和西方资本市场相连,遵照其规则行事,努力于创新。创业者们起步时无社会背景,手无寸铁打天下,“赚的每一分钱都是洁净的”。
“互联网培育出了中国新一批高科技企业和企业家,以先人无法了解的速度发明出庞大财富。”姜奇平指出,勇于冒险、勇于创新、顽固梦想、不怕失败的“企业家肉体”在互联网企业中表现得淋漓尽致。
“互联网企业家的智慧曾经从扑朔迷离的消费关系中束缚出来。”姜奇平慨叹,“年轻人不再仰仗老子、位子、裙子、刀子,而靠商业逻辑取得财富。这是中国商业互联网最伟大的成就。”如今这些成功的企业家,由于其财富发明进程的透明与规范,赢得了社会的认可与尊重,成为当代年轻人的典范和偶像。
“互联网财富的发明,更多的还是靠创新。”关于互联网造富神话的未来,杨培芳如是评论。吕廷杰持异样的观念,他以为互联网是一个十分好的创新平台,很多年轻人在下面找到了自己的定位。但是如今无论是中小互联网企业开展,还是年轻人互联网创业,都面临诸多瓶颈和效果。对此,他建言,“我们国度应该有一些扶持鼓舞中小型互联网企业创新的政策,特别是要树立一套让年轻人在互联网上创业、创新的商业规则。”
杨培芳坚信,未来将有更多的年轻人,在互联网上找到定位,在获取财富的同时,表现团体价值。他们中间能够会有人出如今富豪榜上,更多的人将构成一个新兴的中产阶级,为社会注入新颖的血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