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安全的核心目标是确保信息与系统在安全可控的状态下运行,通常以 CIA三要素 为基础框架,并随着技术发展衍生出其他扩展目标。
首先是机密性(Confidentiality)--确保数据仅被授权的人、设备或系统访问,防止未授权泄露。通过数据加密(如SSL/TLS、AES加密),以及严格的访问控制(如权限分级、多因素认证)来实现。
其次是完整性(Integrity)--保护数据在存储、传输或处理过程中不被篡改或破坏。通过哈希校验(如SHA-256算法验证文件完整性),以及数字签名(验证数据来源和未被修改)来实现。
最后是可用性(Availability)--确保授权用户能按需访问系统和数据,避免服务中断。通过防御DDoS攻击(如流量清洗、负载均衡)以及冗余设计(如备份服务器、容灾方案)来实现。
扩展目标也就是补充要素包含:真实性(Authenticity),验证用户、设备或数据的真实身份,防止冒用,通过数字证书、生物识别(如指纹、人脸识别)来实现。通过(Non-repudiation),确保用户无法否认已执行的操作(如合同签署、交易记录),通过区块链技术、可信时间戳、审计日志来实现。可追溯性(Accountability),记录并追踪用户操作行为,便于事后审计和责任判定,通过系统日志、用户行为分析(UEBA)来实现。
CIA的平衡与取舍
矛盾场景:
过度加密(保障机密性)可能降低系统性能(影响可用性),频繁的身份验证(保障真实性)可能降低用户体验。解决方案:根据业务场景动态调整安全策略(如金融系统优先机密性,电商平台侧重可用性)。
网络安全的核心目标围绕 CIA三要素展开,三者相辅相成,需根据实际需求权衡优先级。随着技术发展,真实性、不可否认性等扩展目标也逐渐成为现代安全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