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互联网技术进入大数据时代,数据信息的产生和挖掘,降低了获取信息的成本和风险,成为互联网金融发展的重要支撑。在我国,个人信用体系尚未规范,传统的P2P模式很难保护投资者利益,一旦发生逾期等情况,投资者血本无归。事实上,近年来,我国P2P网贷不断发生“跑路”风波。
继淘金贷、优易贷、安泰卓越发生卷款跑路事件后,网络借贷平台"网赢天下"由于不堪挤兑压力,宣布永久停止服务。在高利率的诱惑背后,频发的民间P2P网贷平台“跑路”事件则敲响了警钟。由于政策监管的缺失,该行业也存在瑕疵,让投资人受到一定的损失。风头正盛的P2P信贷将迎来监管的考验。
对于想好好把“金融信息服务”做好的企业来说,无准入门槛、无行业标准、无机构监管,这仿佛构建了一个很好的商业时代,但这个时代同时也发生着劣币驱逐良币的故事。
P2P网贷就是一个很好的典型。在一个个华丽的光环下,让许许多多投资者涌入P2P网贷。然而在光鲜的背后,是整个体系的脆弱,资金安全隐患始终如影随形。继淘金贷、优易贷、安泰卓越发生卷款跑路事件后,“网赢天下”全面停止所有网贷业务,用户存在账户中的投资款无法取出,仍有近千名投资人的欠款未能收回,运营方则在寻求资金补窟窿,局面一度紧张,给整个P2P网贷行业的前景蒙上了一层厚厚的阴影。
作为互联网金融的新模式,一方面,P2P网贷在缓解小额融资矛盾、开辟理财新渠道的同时,但另一方面,也累积了不少风险。一些不法分子利用该行业准入门槛低、监管缺位,混水摸鱼,打着P2P网贷的名义行诈骗之实。目前国内的P2P网贷平台也良莠不齐,几个人几台电脑就可以组成一个小型平台,搭建吸金陷阱,卷款跑路的事件时有发生,最终带给投资者巨额损失。
大型的P2P企业努力寻求“被管理”,然而,政府、银行和P2P网站的关系,仍然若即若离。面对P2P网贷这样的新生事物,政府部门的监管体系显得颇为滞后,日前,由央行、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工信部、公安部、法制办等七部委组成的“互联网金融发展与监管研究小组”刚刚开始对P2P网贷企业调研,具体方案估计要到年底才有眉目。
对此,业内人士表示,经过几年的野蛮生长,P2P网贷要想获得下一轮的发展,在新一轮的竞争中占住自己的地盘,需要依据政策的监管,但是如何监管,哪个部门监管,还需要大量的调查和研究。
互联网金融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应当把自律、互律和他律有机结合起来,将来监管环境和法律法规环境改善后,合法合规的金融创新者应当是最大的获利者。不仅如此,P2P网贷发展到一定规模后,需要依靠背后的大数据来进行产品设计、风险控制。同时,对政府相关部门来说,也应加强对网贷平台信息的监管与甄别,建立以互联网技术为支撑的预警平台。在要求网贷平台公开信息的前提下,及时查对平台交易数据并加大对利息税收和借贷利率方面的监控和监管。
通过互联网信息平台,借款人信息有据可查,信用价值也更具体,借贷电子化不仅有效降低了借款人融资成本,也方便政府监管部门更准确掌握我国中小企业的融资需求规模,并对个人征信体系的的建立和完善也具有颇大益处。互联网平台交易的阳光化,也将有效遏制民间非法高息借贷现象,帮助政府更好调控利率。
P2P网贷监管姗姗来迟,但它的意义和作用却是深远的。不过从试水到规范,其还有较长的路要走。只有市场、政府、平台多方合力,P2P网贷才能更好地为中小企业服务。
据《中国P2P借贷服务行业白皮书2013》数据,2012年末,可统计的P2P平台线上业务借款余额将近100亿元,根据行业统计,2013年,P2P网贷规模将有望达到千亿规模。尽管如此,金融管理部门目前并未对P2P网贷出台任何管理措施。只是在2011年9月,中国银监会向银行业机构发布一则风险提示,称P2P网贷存在大量潜在风险,要求银行业金融机构采取有效措施,做好风险预警监测与防范。
在监管政策迟迟未决之前,众多企业自律求生。日前,中国小额信贷联盟发布《P2P小额信贷信息咨询服务机构行业自律公约》,人人贷、拍拍贷等55家P2P机构签署了行业自律公约。根据自律公约,P2P网贷机构要做到合法合规经营,并且提出准确的风险指标和严格的资金管理,从而杜绝虚假债权三方面要求,还提出P2P机构应建立第三方审计及第三方法律监督制度,形成完善的业务报告和信息披露体系。